导读 今天小编肥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怎么读,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原

今天小编肥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怎么读,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原文】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1)之以礼,亦可以弗畔(2)矣夫(3)。

2、”【注释】 (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

3、 (2)畔:同“叛”。

4、 (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5、【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6、”【评析】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

7、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

8、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9、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就是说:“畔”的释义为“背”,“弗畔”,就是不违背;不违背什么呢?就是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那个“矩”;那个“矩”,就是前面所讲的“仁”与“义”。

10、只是孔子到了七十岁时随心所欲便能不违仁义,而一般的博学君子则还需要“约之以礼”即通过礼的约束才能做到不违仁义。

11、孔子要求弟子在“博学于文”之后不忘“约之于礼”,可能与当时有学者以“博学”为傲人、卖弄资本的现象有关。

12、老聃就曾指出过这一不良现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3、”因为博,反而误入歧途。

14、孔子正是有鉴于此,才提出以礼约博,作为君子的标准之一。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