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学富五车的故事概括(学富五车的故事)

2023-06-01 15:01:06 来源: 用户: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学富五车的故事概括,学富五车的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

2、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革,政治的动荡,引起了学术文化的变化和进步,私人讲学也开始兴起。

3、私人讲学,把知识传授给统治阶级的下层以至民间,打破了贵族和史官对于知识的垄断,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

4、随之而来的,是私人藏书的出现。

5、最早致力于私人讲学的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

6、战国时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新的著作。

7、相传苏秦有书数十箧,著名的哲学家惠施“其书五车”,形容学识丰富的成语“学富五车”就是由此而来 而竹简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纪的东晋。

8、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图书。

9、在春秋战国时代, 出现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竹简成为各家著书说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0、如:老子、庄子、孟子、孔子、孙子等。

11、 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其实就指五车竹简书。

12、 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都是称誉学识渊博的。

13、学识怎样用车载量呢?原来这里有两个典故。

14、 我国古人已开始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

15、用以书写的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的木片,叫做“方”,又称“犊”。

16、学富五车 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

17、”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

18、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

19、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

20、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21、”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22、 “学富五车”的典故,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

23、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

24、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