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镜中我效应,镜中我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镜中我理论最早提出自...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镜中我效应,镜中我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镜中我理论最早提出自我概念的社会科学家是哈佛的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

2、他认识到,人类有将自己看作客体,进而发展自我感觉和关于自身态度的能力。

3、他发展了一套“自我”的类型学,将自我分成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

4、其中,社会自我指由于与他人的交往而形成的关于自我的感觉。

5、“社会自我”成为后来的互动论者理论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6、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修正了自我的概念,他的主要突破是:将自我看成是个体在其社会环境中,将自身和他物一起视为客体的过程。

7、其次,他认识到自我源于同他人的交往。

8、库利提出,个体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体味他人的姿态意味,并从他人的观点中看到自身。

9、他们想象着他人如何评价自己——从中获得自我的形象、自我的感觉、自我的态度。

10、他人的姿态就如同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并衡量自己。

11、这正如他们在社会环境中看待并衡量其他事物一样。

12、如同个人可以象征性的符号化环境一样,个人也可以象征性地将自己视为客体,在他人行为这面镜子中,看到自我的形象和感觉。

13、自我是以群体为背景的,是在互动中产生的。

14、但是,群体作为参照之境,他们的重要性却有所不同,一些群体的重要性高于另一些,这些对于形成自我感知和自我态度最为重要的群体通常是,那些存在私人关系和密切关系的小群体。

15、库利关于自我来源于互动、自我以群体为背景的观点,后来被米德所采纳和发展。

16、主我客我理论美国学者米德在研究人的自我意识与内省活动之际,对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机制进行了考察。

17、他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18、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用米德的话来说即“有意义的象征符”。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