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乐器(冬不拉属于哪个民族的乐器)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乐器(冬不拉属于哪个民族的乐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疆民族乐器—冬不拉,拨奏弦鸣乐器,流行于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族地区的民间拨弦乐器。
在很早以前,哈萨克草原上出了个美丽的姑娘,她找对象的条件:一是小伙子在赛马场上得第一;二是摔跤能手;三是能射一手好箭;四是让松树能唱歌说话。草原上有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具备了前三个条件,可最后一个条件难住了他,怎么才能让松树唱歌说话呢?他左思右想,后来想出个妙法,把松树制成一种乐器,上面绷上羊肠子做的弦。这样一来,松树唱歌说话了!后来人们把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
#新疆喀什# 维吾尔族乐器之一,都塔尔:都塔尔是新疆维吾尔族钟情的传统弹弦乐器。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都”的意思是“二”,“ 塔尔”是“琴弦”的意思,即两条弦的乐器。
都塔尔标准身长1.3米,像一个长柄水瓢,制作材料多采用经过自然干燥的桑葚木、杏木或核桃木。音箱面板上没有出音孔,故而音量要比“冬不拉”要小。
都塔尔弹奏出来的琴音声音虽小但音色却很柔美,弹奏者尽可通过琴声淋漓尽致的抒发感情,所以维吾尔族人尤其喜欢用都塔尔自弹自唱。
古城魅力
清晨的喀什古城宁静清新,阳光轻柔地抚摸着光滑的石板路,辍满绿植的老宅花红叶绿。早起的街坊邻居悠闲地相互问候,上班族们脚步匆匆,鞋跟敲打着石板踢踏作响。
洒一层水为门前降温抑沙、各类商品逐渐丰满起摊位,待售的大蒜乘着老汉的自行车走街串巷,刚出炉的烤囊巳香气四溢,百年老茶馆开门迎客,传统杠子肉热气蒸腾。植根南疆热土的坚果、水果最聚人气。杏仁、巴旦木、薄皮核桃、杏干、大枣、葡萄干,边品尝、边购买,好在有了快递相助,买得再多也不必为重量发愁。刚刚苏醒的古城,巳孕育着繁华的一天。
有言道,“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而不逛古城,则难以感受南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经营民族乐器的商铺里,冬不拉、热瓦普等新疆民族乐器,从小摆件到实物一应俱全,热情的卖家随手弹拨的余音,缭绕着歌舞之乡熟悉的记忆。纯铜制作的维吾尔族工艺品小店里,酒器,茶具、餐具品种繁多,一锤一锤敲打,一款一款雕刻,纯手工打造的器皿造型流畅、手感温润,异域风情与金属本色交相辉映,让买者爱不释手。
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放眼风情,放开胃口、放开钱囊,喀什古城的魅力就在于此。
吴孟达、卓依婷弹吉他,无名拉二胡,香妃弹冬不拉,原来这些明星都不会演奏乐器,看手法就可以看得出来!冬不拉中原地区少有,我也没见过,不会不奇怪;吉他这么普及,学不会的人也是一大堆;二胡号称民乐最难。也难为这些明星了[呲牙]
文游天下(579)
新疆国际大巴扎
文/石岩磊
吐鲁番葡萄哈密的瓜,叶城的石榴人人夸,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阿克苏苹果顶呱呱,阿图什的无花果名声大,下野地的西瓜甜又沙,喀什樱桃赛珍珠,伽师甜瓜甜掉牙,和田的薄皮核桃不用敲,库车白杏味最佳。
这段顺口溜荟萃了新疆各地的甜美瓜果,令人垂涎欲滴心驰神往,而要想一站式品尝到所有这些美食,您最好是走进乌鲁木齐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巴扎”在维吾尔语中是集市、农贸市场的意思,新疆国际大巴扎的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足足有2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巴扎。
里面聚集了3000个店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吃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而且这里不仅是售卖特产的市场,还是展示新疆风土人情的窗口。在红枣馆、烤馕馆、葡萄馆、核桃馆、玉石馆中,人们定会大开眼界,像烤馕馆里,墙壁上挂着各种各样的馕,有油馕、馅馕、窝窝馕、皮芽子馕等50个品种,其中的库车馕的直径超过60厘米,可谓是馕界的扛把子,也勾引得游人纷纷解囊相“购”。
乐器区更是叫人眼花缭乱,冬不拉、都塔尔、手鼓、马头琴、吉他挤满每个小店的空间,维吾尔族的店主热情地向人们演示如何弹奏,悠扬的琴声鼓点便成了最好的广告语。维族服装区也是游客最爱逛的地方,巴旦姆花帽、库依乃克衬衫、玉吐克皮靴、艾德来斯绸长裙使人心生如坠花丛中之感,人们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免不了要选一两件留作纪念。
大巴扎里的建筑同样异彩纷呈,气势宏伟的清真寺、能容1000人就餐的民族宴会厅、80米高的观光塔都尽显伊斯兰风格。观光塔下部一圈雕有“十二木卡姆”大型浮雕,描绘了维吾尔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场景。而它还是2009年“7.5事件”中的保护神,当东突暴徒冲向人群砍杀时,许多游客躲进了观光塔,才幸免于难,这里或许是他们终身难忘的福地。
而更值得庆幸的是,新疆国际大巴扎很快便走出了阴霾,恢复其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人们安心地购物、赏景、品美味,无数男女老幼又可以在中心广场上翩然起舞,里面既有当地的维族大爷,也有外地来的女孩,都和着欢快的“达坂城的姑娘”尽情地扭动着,没有战栗和悲伤,唯有和谐与融洽,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便弥漫在大巴扎的上空。
2022.12.3
8.13日,我们团队来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托里县,来感受这些少数民族的别样风情。
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乐器店并且拜访了迪娜尔阿姨的家。在采访中店里的老板给我们讲了许多当地的故事,他还骄傲的告诉我们,每天都会有许多内地和外国的游客来这里购买乐器。迪娜尔阿姨的丈夫是一位汉族叔叔,他们知道了我们的来意,便让他们的儿子为我们弹奏了一首,他盘膝而坐,灵活的手指在琴弦上跳动,红扑扑的脸庞上是质朴的笑容,一曲结束,实践队队员们一齐鼓掌,并为这个民族融合的家庭拍了一张合影。
民族团结,是在长期的荣辱与共下所形成的无法割舍的血脉纽带,超越地域和时空。我们在托里这个小镇上被托里人的热情细腻感动着,被冬不拉的悠扬歌声牵引着,我们感受着其他民族的风采,对民族团结有了更深入更真切的理解。#大学生暑假实践活动#
【你了解“斯坦”这两个字吗?】如今,斯坦stan成为一种调侃时尚,阿拉伯人表示躺枪。和英语state(国家)一样,stan是波斯语,二者是同源词。#国际# #历史冷知识#
波斯语属于印欧语系,新年在波斯语叫那吾鲁孜:nowruz 或noruz,now意思是是新,和英语new很像,ruz是天、光明,英语里有个词汇叫ray,所以英文是new ray(但是英语元旦、新年会说 New Year)。同源词远不止这些,波斯语母亲madar,父亲pedar(fedar),数字二 du(英语two),五panj(英语five,古印欧语是pank)
panj 的存在感很高,塔吉克斯坦彭吉肯特Panjkent(五个城),印度旁遮普panjab(五个水,五条河),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界河喷赤河 panj darya(五条河)。可见波斯人除了喜欢7,还喜欢5。
du的存在感也不低,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dushanbe(周一),因为在波斯历法中,周日是第一天,所以周日是yakshanbe(第一天),这个yak的读音反而和汉语的“一”很像。周一是dushanbe(第二天),周二是sershanbe(第三天)。维吾尔语中周一到周日全部借用波斯语。
因杜尚别原来有一个dushanbe bazar,星期一巴扎,苏联人后来就将这个城市叫做dushanbe。
另外,维吾尔、乌兹别克著名的乐器都塔尔dutar,波斯语du,二,tar琴,所以就是二弦琴。这种乐器依然源自波斯。西洋乐器中的Gitar(吉他) 不出意外也是源自波斯语。因为全世界的弹拨乐器(拨弦乐器,无论是琵琶、都塔尔、冬不拉、吉他、尤克里里)都源自古巴比伦的乌德琴(ud),今天阿拉伯人、波斯人仍在弹奏。
所以,斯坦虽然被大家调侃,但是它的兄弟词汇state很同情。而阿拉伯人表示躺枪,回望世界地图,阿拉伯国家没有一个使用stan。
中亚和波斯文化紧紧相关,所以使用斯坦(注意:吉尔吉斯是中亚五国中唯一 一个国名没有斯坦的国家,官方国名是:Kyrgyz Republic,吉尔吉斯共和国,吉尔吉斯表示被叫做“吉尔吉斯斯坦”很躺枪)
巴基斯坦是一个人造国家,历史上和伊朗人通婚(邻国),所以别说pakistan,印度都被叫做Hindustan(印度斯坦),印度也表示很躺枪,因为准确来说,在印地语(梵语)中,只有Sindh(信德、天竺、身毒),这个Hindu(印度)也是波斯语音译的外来词,那么汉语中的“印度”显然也是从波斯语来的。
至于阿富汗、塔吉克斯坦,这两个都是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国家,官方国名自然叫做:Afghanistan(阿富汗斯坦)和 Tajikistan(塔吉克斯坦)。
好了,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有人说,ok,那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不是斯坦吗?
这是中文音译的巧合,巴勒斯坦准确的官方国名是:filastin(法拉斯丁),这个地名源自希伯来语(pleshet,帕勒师特,意思是迁移)。也就是说,巴勒斯坦这个词汇并不是巴勒+斯坦,也不是阿拉伯语。根据palestine这个英语也应该翻译为:巴勒斯庭、帕勒斯庭更合适。
巴勒斯坦的斯坦并不是波斯语,而是闪含语。顺便一说在雅利安印度语支,伊朗的意思就是高贵,所有斯坦国都是波斯文化圈。他们是跟着波斯信的伊斯兰而不是阿拉伯,而且还过波斯新年。伊朗不叫斯坦是因为,伊朗在波斯语的意思就是雅利安人的土地。加个斯坦就成了,雅利安人土地的土地。反而多此一举。雅利安伊朗语支,古代波斯王都叫自己伊朗王非伊朗王,萨珊波斯叫自己埃兰沙赫尔意思是中古雅利安的帝国!
打起手鼓唱起歌
打起手鼓唱起歌
我骑着马儿翻山坡
千里牧场牛羊壮
丰收的庄稼闪金波
我的手鼓纵情唱
跃进的歌声震山河
草原盛开大寨花
花开千万朵
1974年12月24号,北京直达乌鲁木齐的69次快车上,列车正行驶新疆哈密的地界,天气阴暗,乌云翻滚,偌大的疆域无边无际,陌生的新疆是我们少年十分渴望和神往的地方。
就当我们从兰州乘坐兰州钟家河直达乌鲁木齐西站的原油专列运输车,一路上轻松愉悦,就像度假那般悠闲自在地在油龙的尾部守车里,谈笑风声走来走去,吃饭时就自己在守车的炉子上动手焖米饭,炒菜,晚上想吃揪面片就自己和面做面片,这些活计都是我们在行驶的列车上轻松完成,这样从来没有享受的旅行生活也让少年的我们记忆深刻,再想不花一分钱就轻松自在的乘车旅行的机会绝对没有了。
这样的旅行只行走了一天半的时间,我们从兰州经过乌鞘岭翻过,那一刻,祁连山的圣洁的雪峰高耸并一直伴随着我们西行的旅程。我们顺风顺水地走了一天半,在疏勒河这个兰州铁路局与乌鲁木齐铁路局交汇的枢纽站停滞不前了,铁路术语叫“闭塞”,根据惯例,至少要等一个星期左右。旁人对我说:你们还不如乘坐一趟过往的快车,明天晚上就到乌鲁木齐了。我和魏建州也没啥考虑,抓起拎包就随着胡大爷登上了一趟停靠的快车,胡大爷到底是老铁路人,几句话就让列车员二话没说,就让无票的我俩顺利无恙踏上了去乌市的快车。当时胡大爷和列车员无非就说:这是我的两位亲戚,要去乌市学习,恳请关照。
黑夜里69次列车车厢里人员稀疏,几乎每人都躺在长桌椅上睡觉,我和建州还生涩稚嫩,第一次出这样远的门,难免拘谨忐忑不安,我们俩只老老实实坐在一个窗口,相互依偎着进入梦乡。
第二天,我们被一阵欢快地弹拨乐器给惊醒,当时我们还很懵懂,从没有听到过这样好听的歌曲,欢快的旋律,是一首富有浓郁新疆民歌特色的歌曲。该曲的节拍欢快、曲调优美,为听众展现了一幅美好生活的动感画卷。更表达出人民的喜悦与憧憬,流露出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豪情。
就在我们俩座位的对面几位夜间从哈密上车的男女在弹琴引颈高歌,其实她们一直都是轻轻弹拨那种琴适应快速的弹拨乐器——冬不拉,一位沉寂不言的男子,一心沉浸在这段欢快的绚烂节奏韵律当中,而那两位二十多岁的穿戴哈萨克传统服装的女青年,一遍遍地吟唱这段至今也如雷贯耳美轮美奂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那时我们除了生涩稚嫩外,还在音乐听觉领域完全就像未曾开垦的不毛之地,家里没有更多的听觉享受,大人的房间里放着的收音机,只能由大人操作聆听相应的节目,何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电台更多播放的是新闻和社论,很少的歌曲也都是歌唱文化大革命的歌曲,所以,听觉莽荒地的我们还没有经历音乐启蒙教育,更没有享受过抒情歌曲的熏陶,好像那时仅有数首如北京颂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歌在广播喇叭上听到过,确实没有接触这样抒情美妙的歌曲。或许就在新疆这个特定的地域及少数民族服饰的人演唱,一遍遍渗透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想当然地以为,这就是一首民族味道十足的歌曲。
我们从他们携带的琴匣上字迹看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工团”,才知道她们是几位文艺专业演员,乘坐这趟列车去吐鲁番参加一次文艺演出,将这首刚刚出笼不长时间的歌曲,作为她们演出的主打歌曲。
该曲明快的手鼓节奏,新疆风格的旋律基础,在节拍上也是使用新疆惯用的四二拍节奏,为歌曲增加了魅力。该曲与新疆中的哈萨克族音乐特征比较符合,采用了新疆手鼓节奏,在歌曲的前奏部分以及曲中各个句首都融合使用了由手鼓节奏演变而来的音乐元素。这种重复乐曲节奏和属音的处理手法,体现了手鼓的形象,随着远处手鼓咚咚地响起,让人想到一位拿着手鼓、骑着马儿的即将来到达的情形。
这段路途大约有数百公里的路程,那时的列车车速较慢,这样更多的时间让我们聆听这首欢快绚丽的舞曲般的歌曲,不再觉得西行路途不再艰险乏味,就是身上也没携带多少钱,腹中空空地依靠美妙的歌曲搪塞过饥肠辘辘的难堪。
经过多年后,我一直没有想到这首歌是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先作曲,然后将歌曲的曲谱寄给他的好友韩伟,韩伟被这美妙的旋律所感动,即刻放弃准备去海河游泳的打算,拿着施光南的歌曲曲谱,直接在海河的游泳处填充相映生辉的歌词,直到一年后才被罗天婵首次演唱,这首经典歌曲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它的来历,因为我聆听后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始终没有与我们少年纯粹质朴所听到宛若天籁一般的乐曲相联系,直到现在我才弄明白,聆听时喜极而泣潸然泪下,想着我终于寻找到这首歌曲的来龙去脉,想着曾经与我一同默默无言娴静聆听的同伴,早已远去。那时情形依然清晰如昨,仿佛就是应验了柳宗元 《别舍弟宗一》诗:“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的情景一样。
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聆听这首欢快的歌曲,甚至通过电脑的按键控制,一连几次反复享受。只不过聆听时,内心总会五味杂陈,眼眶总会湿润。
本文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乐器(冬不拉属于哪个民族的乐器)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