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陈霁,陈霁岩赈灾原文及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京,在...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陈霁,陈霁岩赈灾原文及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京,在生死攸关的重要时刻,宋钦宗下令打开艮岳大门,让守城军民砍伐园中林木用以取暖,宰杀园中禽兽用以充饥,拆毁假山以作炮石抵御金人进攻。

宋钦宗的困兽之斗,虽能救窘困的北宋王朝于一时,但终究没能摆脱亡国之君的悲惨命运。其父苦心经营的御苑艮岳,也在此次浩劫中彻底瓦解,一代名石“大谢姑”就此下落不明。

尚未起运的“小谢姑”,则幸运的留在太湖,成为宋徽宗“花石纲”的遗物。它在西山岛某处河畔沉睡300余年后,终于等来了自己的下一任主人。

弘治年间,小谢姑被苏州进士陈霁看中,运回时不慎在太湖船沉石落,后经筑堤合围抽水重得,但原配石盘座却并未寻获,陈氏只得将峰石运回置于堂前庭院。

后因陈家败落,瑞云峰再次易手,嘉靖年间由乌程望族董份购得。转运途中再经太湖,不料峰石在上次落水的地方重蹈覆辙。

董份只得依葫芦画瓢,用当年陈霁的方法进行打捞,竟意外寻获当年所沉石盘座,几经周折于一里外再获峰石,终使峰座合璧,而距离上次落水,时间刚好走过一甲子。

不久董氏与万历年进士太仆寺少卿徐泰时联姻,因徐氏爱石,董氏遂将此石作为女儿陪嫁相赠,运至徐氏在苏州的私邸东园安置。传说此石到了徐泰时的东园以后,黑夜“有光烛空”,宛若祥云,或许仅为博君一乐的故事。

世人赏石皆效宋风,后世大规模的采掘,以至明末湖水中天然生成的太湖石已难得一见,故极其珍贵。

清初时,李渔曾入徐府观赏瑞云峰,依据宋代米芾品石之准“言石之美者,俱在漏、透、瘦三字”,极太湖石“皱漏透”之美。

乾隆四十四年(1779),时值清高宗南巡,驻跸苏州府织造署,织造太监为取悦乾隆帝,便将此石辗转迁至织造署西行宫的西花园内水池中供置,瑞云峰正面朝北,对着皇帝寝宫。

咸丰十年(1860),织造署毁于兵燹。同治十年(1871),曾国藩等人主持重建织造署。辛亥革命后,织造署建筑再次遭到破坏。虽经多次劫难,但瑞云峰仍孑然独立。

1928年,振华女校迁入原织造署。文革时原织造署大门前的一对石狮遭红卫兵烈火焚烧、冷水浇泼而严重受损,但瑞云峰竟然奇迹般地再逃一劫。

本文陈霁,陈霁岩赈灾原文及翻译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