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小编苏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捣衣的捣是什么意思,捣衣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捣衣目录词典解释服装...

今天小编苏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捣衣的捣是什么意思,捣衣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捣衣目录词典解释服装“捣衣”与“洗衣”不同千年捣衣声古琴曲《捣衣》   捣衣   dǎoyī编辑本段词典解释  [beat clothes when washing] 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编辑本段服装  古代服饰民俗。

2、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

3、多于秋夜进行。

4、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待惆怅情绪。

5、词调中有《捣练子》等阕,即其本意。

6、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

7、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櫩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8、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额头)。

9、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

10、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

11、”唐李白《捣衣篇》:“晓吹筼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12、”又《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14、何日平胡虔,良人罢远征?”宋李煜《捣练子令》词:“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15、”宋贺铸《捣练子》词:“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16、”   布帛在缝制衣服之前为什么需要捣呢?很硬吗?为什么很硬呢?编辑本段“捣衣”与“洗衣”不同  宋元以前,棉花的栽种在中国尚未普及,服装通常只能用丝织品及葛麻等。

17、丝织品当然只能供贵族穿戴,寻常人家大多穿葛麻。

18、葛麻织品最明显的缺陷点就是太硬,穿着不舒服,所以在穿以前需要捣柔软平整,这便是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所说的捣衣了,而非洗衣。

19、捣衣虽然也要用棒槌和砧石,但其目的只是把衣服锤松软平整,只须在家里进行,也不必去河边,且一般在夜晚进行。

20、编辑本段千年捣衣声  以前衣服用水洗过晾干后,再用兑水的稀浆糊揉一遍,给布料衣物挂上一层浆子,俗称“浆”,晾干后使用。

21、由于有一层薄薄的浆子隔着,即使油污之类粘到衣物上,而浆子很容易被水洗掉,所以就能容易洗净了。

22、由于浆过的布料衣物晾干后会板硬,所以还要用棒锤在砧石上捣软才适合穿用。

23、这就叫做“浆洗”   李白的诗中写得很清楚,是响成一片的“万户捣衣声”,不是一两户。

24、李煜有词“深院静,小巷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25、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说明深夜仍能听到捣衣声。

26、   北宋词人贺铸也有一首词描写妇女月夜捣衣的情形:“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27、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28、”大意是说:“夜深了,月儿已经西斜,一位妻子还在北风中捣衣不止。

29、千杵万锤,石砧都即将被捣穿。

30、不是因为勤快顾不上睡,而是实在睡不着,所以才埋头捣衣,聊以打发这漫漫长夜。

31、”这十足是一个想男人的怨妇形象。

32、或许那时候确实有这种事情,但这绝不是事实的全部。

33、秋天思念夫君可以在月下捣衣来打发长夜,其它时候思念夫君时又该怎么办呢?如果天天因为独守空房而无法入眠,岂不是要变成芦柴棒?所以思念夫君彻夜难眠绝不是古代妇女们生活的全部,只能偶而为之。

34、   李白的诗和贺铸的词都提到,捣衣妇女们的丈夫征戍在外。

35、在我国古代,被征入伍者,武器装备和粮食由政府统一供应,但衣服之类则是自备。

36、每到秋冬交替季节,换季衣服就要家人备好寄来,否则征夫就要遭受冻寒之苦。

37、这就是妇女在秋季捣衣的原因,是为远方的夫君准备冬衣。

38、   夫君征戍在处,家中的妻儿老小仍要生活,仍要穿衣吃饭,仍要种田种地,妻子自然就成为主要劳动力。

39、秋天是农忙季节,必须抓紧时机快收快种。

40、不用多说,谁都能想象出那些古代妇女们忙得不可开交的身影,忽而在田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劳作,忽而操持全家老小的一日三餐,为远方征戍的夫君准备冬衣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就只有挑灯夜战了。

41、由于生活贫困,即使是点灯的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能省就要尽量节省。

42、而捣衣一活不需要太多的光亮,能看清轮廓就可以进行,月光正好能满足这个条件。

43、笔者认为,这才是古代妇女选在月夜下捣衣的根本原因。

44、这里面当然有思念的成分,更多的应该是对夫君的操心和操劳。

45、有没有幽怨?或许有,但不会太多。

46、幽怨太多,愁也愁死了,哪还有心思捣衣到深夜呢?   古代妇女们月夜下捣的衣服中不一定全是夫君的,全家老老少少的衣服也需要她们这样来捣。

47、这正好让我们全面地想象出,古代妇女们的艰难困苦和辛劳坚韧,捣衣仅是历史长管中透来的豹之一斑而已!   我们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文明而不绝。

48、翻开历史,我们会立刻想到那些名人,我们还会历数那些战功卓著的将军,在那些将军的背后,我们一般会联想到还有成千上万平民出身的普通士兵,战斗时他们流血牺牲,戍守时则在饥寒交迫中倍受煎熬。

49、现在,透过捣衣声,我们才注意到在那些士兵背后,是一个个紧咬牙关独撑全家生活的古代妇女。

50、由此我们可以断言,至少有那么几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是被无数个妇女柔弱的肩膀抗着走过来的。

51、   历史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千年捣衣声已经渐行渐远,我们还应该能听到那正在远去的捣衣声,还应该能够从那响成一片的捣衣声中回味出什么。

52、什么东西呢?让我们倾听捣衣声吧:笃,笃,笃……   【捣衣诗—温子升】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53、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

54、   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

55、   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

56、编辑本段古琴曲《捣衣》  古琴曲 <捣衣>    《捣衣》,古琴曲。

57、传为唐代潘庭坚作。

58、秋凉时节,家家妇女都为亲人赶制冬衣,为此需要捣衣,故又名《秋杵弄》、《秋院捣衣》。

59、乐曲表现了妇女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60、杨抡《太古遗音》分析其乐曲内容是:“始则感秋风而捣衣”,“继则伤鱼雁之杏然”,“终则飞梦魂于塞北”。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