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的词类活用(箕畚)
今天小编苏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的词类活用,箕畚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愚公移山》中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之句。
2、“箕畚”,教材注释为:“簸箕,一种用竹蔑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3、”注释不够准确,容易产生歧义。
4、“簸箕”在现代汉语中有两个义项:①用来盛东西和簸粮食的器具;②用来簸粮食的器具。
5、第一个义项通行于北方,第二个义项通行于南方。
6、“簸箕”在北方兼有盛和簸的功能,用途较广;南方却只能簸或晒粮食,至于盛东西,则有专门的器具---撮箕。
7、可见,“簸箕”在不同地区所指对象不同,词义有别。
8、这就是南方同学不理解教材注释的原因。
9、《列子》成书于战国时代。
10、先秦时期,古汉语除少数双声、叠韵双音节词外,大多数是单音节词。
11、“箕畚”其实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意义相同的词。
12、“箕”是用竹篾编成的工具。
13、“畚”是用蒲草编的工具。
14、两个词最初可能流传于不同的区域。
15、后来,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密切,“箕”逐渐取代“畚”,成为通称。
16、但在一些方言中,“畚”保留了下来,还和“箕”组成了合成式双音节词---“畚箕”。
17、据此,笔者认为,“箕畚”应这样注释:盛土工具,北方叫簸箕,南方叫撮箕。
18、@徐天武$四川通江县实验中学!636700(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