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夜书所见叶绍翁(古诗夜书所见)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古诗夜书所见叶绍翁,古诗夜书所见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夜书所见》是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2、 诗词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夜书所见》情境图 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3、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 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4、 诗词注释: ①萧萧:风声。
5、梧:梧桐树。
6、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7、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8、 ④促织:蟋蟀。
9、 ⑤篱落:篱笆。
10、 诗词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11、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12、 诗词鉴赏: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13、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14、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15、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16、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
17、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18、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19、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20、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21、’”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22、 赏析: 一、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23、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24、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
25、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26、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27、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28、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
29、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30、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31、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
32、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
33、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
34、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
35、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36、 二、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7、 全诗四句均是写景。
38、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
39、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
40、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41、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42、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
43、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44、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45、 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
46、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47、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48、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
49、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
50、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51、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52、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
53、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
54、“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55、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56、 “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
57、“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
58、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
59、“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 ⑦ 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60、 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
61、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
62、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
63、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 字句斟酌: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
64、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
65、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捉蟋蟀。
66、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67、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68、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69、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70、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
71、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
72、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
73、”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74、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75、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76、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77、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
78、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
79、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80、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
81、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
82、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
83、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
84、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85、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86、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
87、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
88、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89、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
90、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91、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
92、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
93、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
94、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95、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
96、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
97、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
98、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99、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100、生卒年不详。
101、曾任朝廷小官。
102、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103、 所著《四朝闻见录》,记述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闻趣事及“庆元党禁”始末,可补正史之不足,收入《四库全书》。
104、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著诗集《靖逸小集》。
105、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0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7、"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108、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
109、 代表作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10、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11、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
11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3、 《嘉兴界》 【宋】叶绍翁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114、 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115、 《田家三咏》 叶绍翁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116、 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117、 敬陪直院右史上已后一日西斋之集 。
118、 清时天上诏书稀,曲水从游许布衣。
119、 插羽满浮寒食酒,倚栏同忆故山薇。
120、 碧桃绕观春风静,柔栌摇汀夕照微。
121、 慨想兰亭如昨日,沙鸥飞下钓钱矶。
122、 《田家三咏》 叶绍翁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123、 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124、 《田家三咏》 叶绍翁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125、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126、 《汉武帝》 叶绍翁 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
127、 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
128、 和葛天民呈吴韬仲韵赋其庭馆所有 江远潮痕细,城回路势斜。
129、 竹行穿砌笋,风堕过墙花。
130、 篆叶虫留字,衔泥燕理家。
131、 主人清到骨,相对只杯茶。
132、 其他诗作 《表忠观韩小官人》 观里韩风子,无心似有灵。
133、 绕廊时自语,扪虱故忘形。
134、 午暴松檐暖,晨餐柏叶青。
135、 客来知有馈,迎笑立中庭。
136、 《出北关二里》 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137、 出得城门能几步,船头便有白鸥来。
138、 《大涤山》 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139、 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
140、 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
141、 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
142、 《登谢屐亭赠谢行之》 君家灵运有山癖,平生费却几緉屐。
143、 从人唤渠作山贼,内史风流定谁识。
144、 西窗小憩足力疲,梦赋池塘春草诗。
145、 只今屐朽诗不朽,五字句法谁人追。
146、 天台览遍兴未已,天竺山前听流水。
147、 秦人称帝鲁连耻,宁向苍苔留屐齿。
148、 乙庵是渠几世孙,登山认得屐齿痕。
149、 摩挲苔石坐良久,便欲老此岩之根。
150、 吾侬劝渠且归去,请君更学遥遥祖。
151、 遥遥之祖定阿谁,曾出东山作霖雨。
152、 《访隐者》 开门迎客着山袍,井畔猕猴一树桃。
153、 儿向草间寻落果,妻从墙角过香醪。
154、 旧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
155、 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
156、 《访隐者》 不作王门梦,来敲隐者关。
157、 童先孤鹤化,云伴一身闲。
158、 碍笋新移路,低墙为看山。
159、 几回松下去,锄得茯苓还。
160、 《赋葛天民栽苇》 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
161、 低回藏鹭渚,仿佛钓鱼竿。
162、 荡户和萍送,溪翁当竹看。
163、 所怜如许节,不耐雪霜寒。
164、 《葛天民隐居》 种竹成新列,移兰即旧阴。
165、 老铛犹有耳,古柳已无心。
166、 得句添杯满,贪炉到夜深。
167、 篝灯聊点校,春水没衣砧。
168、 《贵游》 五陵年少尽风流,十日安排一日游。
169、 林下幽人差省事,笔床茶灶便登舟。
170、 《过崇德》 野塍泉自注,断岸柳空存。
171、 雨霁云开塔,船过犬吠门。
172、 柴扉斜着水,草迳别通村。
173、 翻羡田家乐,盈盈老瓦盆。
174、 《寄湖上黄教》 门幽缘近寺,官冷未成家。
175、 楼借山为障,风吹水作花。
176、 诗方酬北磵,经又节南华。
177、 闻说新雏凤,宾来解唤茶。
178、 《寄赵眉翁二首》 两度驰书未报音,温陵尺纸定千金。
179、 多应驿使曾相访,短艇烟波无处寻。
180、 《寄赵眉翁二首》 君王未肯赐西湖,鸥鹭丛中借地居。
181、 憔悴风姿今钓叟,痴心犹望故人书。
182、 《九日呈真直院》 秋负吹客客思家,破帽从渠自在斜。
183、 肠断故山归未得,借人篱落种黄花。
184、 《鹭》 无事时来立葑田,几回惊去为归船。
185、 霜姿不特他人爱,照影沧波亦自怜。
186、 《猫图》 醉薄荷,扑蝉蛾。
187、 主人家,奈鼠何。
188、 《青溪阁》 江总能文土,空贻狎客名。
189、 旧基荒草占,废圃野人耕。
190、 古柳无多树,新蝉第一声。
191、 青溪固亡恙,依旧与孤城。
192、 《秋日游龙井》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193、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194、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195、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196、 《赏梅》 梅花宜雪犹宜月,水畔山边更自奇。
197、 十四字传和靖后,又传君际五言诗。
198、 《石头感古》 夷甫诸人者,龟趺已故丘。
199、 但能挥玉尘,不解冠兜鍪。
200、 正朔从江左,经营仅石头。
201、 中原虽可望,不忍上层楼。
202、 《送冯济川归蜀》 勇唤东吴万里船,皂囊来奏九重天。
203、 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
204、 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
205、 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
206、 《苔钱》 家贫地上却钱流,朽贯年深不可收。
207、 若使用之堪买爵,等闲门巷亦封侯。
208、 《题孙端甫别墅》 幽居地僻少人知,野水春风枳树篱。
209、 检历预寻移竹日,题墙闲记种花时。
210、 堪嗤狡兔须三窟,只学鹪鹩占一枝。
211、 净扫绿苔斟浊酒,邻家吹过野棠梨。
212、 《田舍小憩》 犬驯迎且吠,儿小笑还啼。
213、 樱熟施鱼网,桑空卧竹梯。
214、 枯枝禽啄折,野草鹿眠低。
215、 屋后登山路,牛栏更向西。
216、 《闻顶山徐道人改卜》 先生新卜宅,只许白云知。
217、 野蜜和峰割,岩花带蝶移。
218、 坐谙苔石稳,醉忘木桥危。
219、 屋后寒梅放,因风寄一枝。
220、 《西湖秋晚》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221、 荷叶无多秋事晚,又同鸥鹭过残年。
222、 《西溪》 一条横木过前溪,村女齐登采叶梯。
223、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梢啼。
224、 《仙兴》 金书宫殿玉阑干,雪瀑泉飞洞口寒。
225、 日暮仙翁骑鹤去,碧桃花满石棋盘。
226、 《烟村》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227、 只于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228、 《野蝶》 银为须翅粉为肌,驱役春风不解肥。
229、 桃李上林无分到,可怜却傍菜花飞。
230、 《谒半山祠》 归去田畴问老农,力行新法竟何功。
231、 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
232、 塑像难陪夫子壁,古祠谁访觉王宫。
233、 都来二百年间事,燕麦戎葵几度风。
234、 《宜对亭》 讲罢闲来立矮阑,袈裟衣薄翠光寒。
235、 请师莫起云屏想,只作当年面壁看。
236、 《咏先牌》 相随万里途,汝岂被名驱。
237、 挂壁疑何用,辞家不可无。
238、 店翁先酒扫,津吏认称呼。
239、 举子无钱刻,惟将□纸糊。
240、 《幽居书事》 客开双佛塔,水绕数鱼家。
241、 酒剩沾邻里,时平买钓车。
242、 童闲唯伴鹤,树老自成槎。
243、 枕上关心事,侵晨扫落花。
244、 《寓居》 云补青山缺,琴销白日长。
245、 鸥从雨外没,蛇入树间藏。
246、 客久衣常黑,童蛮发半黄。
247、 萤多邻舍少,此意自凄凉。
248、 《寓居> 无酒难留客,借书方入城。
249、 洗衣知水落,贪睡畏窗明。
250、 野竹藤缠杀,枯枝草寄生。
251、 十年林下隐,差觉世缘轻。
252、 《赞洞宾像》 捻吟髭,剑在前。
253、 心中月,天上圆。
254、 《赠陈宗之》 官河深水绿悠悠,门外梧桐数叶秋。
255、 中有武林陈学士,吟诗销遣一生愁。
256、 《赠陈宗之》 十载京尘染布衣,西湖烟雨与心违。
257、 随车尚有书千卷,拟向君家卖却归。
258、 《纸帐》 五色流苏不用垂,楮衾木枕更相宜。
259、 高眠但许留禅客,低唱应难着侍儿。
260、 白似雪窗微霁后,暖于酒力半醺时。
261、 蒲团静学观身法,岁晚工夫要自知。
262、 《舟次崇德》 倦身只合卧家林,客里消磨感慨心。
263、 水国逢春梅未见,山城到午雾犹深。
264、 地名不记维舟问,酒味曾谙入巷寻。
265、 泛宅浮家何日了,庄头栽竹已成阴。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