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儒林外史匡超人人物形象及相关事件概括,儒林外史匡超人人物形象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儒林外史匡超人人物形象及相关事件概括,儒林外史匡超人人物形象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通过这样一个农家子弟堕落的全过程,揭露了恶浊势利的社会、牢笼士子的八股取士的罪恶本质。

2、以下废话。

3、  吴敬梓详细描写了匡超人蜕变的过程,目的是揭示其蜕变的社会原因,他笔锋所指是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制度,它将封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发展到了极致。

4、这种认识,使作者对匡超人的描写并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人物的本质。

5、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6、《儒林外史》以此为直接的抨击目标,充分揭露了它对知识分子的腐蚀和摧残。

7、《儒林外史》在开宗明义的第一回就借王冕之口指出:“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8、”尽管科举制度弊端百出,但是读书人舍此并无第二条进身之路。

9、在匡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读圣贤书却品格卑劣者举不胜举:严贡生、张静斋、王惠等等。

10、匡超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学问与道德的自我完善。

11、他只能在追求功名富贵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并为此而不择手段,从而迷失了自我。

12、因此,吴敬梓把罪恶和堕落的责任主要归结于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13、  其次,势利的社会风气。

14、“《儒林外史》从讥讽势利起始,到谴责势利为结,对势利的描写可以说是贯穿于全书,具有长久的历时性”。

15、匡超人只认提拔他的李本瑛为老师,而不承认学里的老师;可一旦传说他所拜的老师李本瑛被参而可能连累他时,又认为真是“晦气”;但在李本瑛升任为给事中派人来寻他时,他又表示将不日即来赴教。

16、可见“老师”和“门生”这层关系是以对自己是否有益来确定的。

17、从小说的实际描写来看虽然势利之风遍及各个阶层,历久而不衰,但仔细读来,作者所描写和谴责的势利现象又多出现于士林和官场。

18、在吴敬梓笔下,无论是秀才如匡超人、进士如王惠。

19、整个社会都被势利之风所浸染。

20、如此描写与作者的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1、吴敬梓出生并生活于他的家族由盛而衰之际,他由此而饱尝人间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产生了对势利社会的无穷愤慨。

22、  匡超人变质的过程让我们看到其蜕变的根源。

23、吴敬梓对他予以讽刺,目的是对造成这样畸形发展的知识分子的社会给以揭露。

24、吴敬梓虽然没有提出解决办法,但他能够在清朝的盛世的现实环境中正视封建社会的危机,这正是他的思想跳出流俗的表现,也正是《儒林外史》能够成为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的原因。

25、  匡超人是吴敬梓用最深沉的感情写出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

26、吴敬梓在塑造匡超人这一形象时采用了多种艺术方法,细致地勾画出一个比较纯朴善良的农村青年精神生命的毁灭,一出真正人格沦丧的悲剧。

27、  其一、匡超人是书中的一个否定性人物,吴敬梓在确定其主导倾向以后,还写出了他暇瑜混合的一面,寄托了自己的爱和憎。

28、对堕落以前的匡超人,作者就用饱含赞颂和感叹的笔触,细细地描写了他的事亲孝顺的行为:漂泊在外时对父亲的牵挂;在兄长面前的谦卑;细心照料卧病在床的老父。

29、而在匡超人步步走向堕落时吴敬梓却毫不留情的给予讽刺:中了秀才后的势利;狠心逼妻回乡;潘三被捕后的翻脸无情;在牛布衣和冯琢庵面前的吹牛撒谎等等。

30、在作者客观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一个真实可感的匡超人,他先前的淳朴让人赞叹,而他的变质既让人惋惜又让人憎恶。

31、  其二、冷静的讽刺描写。

32、这是指作者在叙事描写中,不作主观的情绪流露,语言含蓄,对人对事都是白描的手法。

33、讽刺场面越热烈,作者的笔触就越冷静犀利,这种冷静的文字是作者深沉哀痛,力透纸背之作。

34、比如在第二十回,匡超人对着景兰江和蒋书办攻讦曾经给他许多帮助的潘三说:“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

35、”对这番话,作者只是悠悠道来,并无着意用力之处,但是这种语气越是冷静,在读者心目中的反差情绪就越强烈。

36、潘三固然作了许多坏事,现身陷缧绁是罪有应得,但匡超人却不应弃之不理。

37、想当初潘三待匡超人也不薄,被捕后也未将匡超人供出来,此时匡超人不念半点旧日情分,其心如蛇虫螫毒。

38、可见这种冷静的笔法能起到最大限度的艺术效果,能激起读者强烈的情绪。

39、  其三、在谎言世界里揭露人物的丑恶嘴脸。

40、他本已娶妻郑氏,却在李“恩师”问及可曾婚娶时,“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

41、”只这三个字的谎言使他又得娶李“恩师”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外甥女,又得了极其可观的数百金的装奁,享了好几个月的天福。

42、在匡超人进京途中在牛布衣和冯琢庵面前大肆地吹牛撒谎:“我的文名也够了……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者‘先儒匡子之神位’。

43、” 这被牛布衣一语点破:“所谓‘先儒’者,乃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在这样的描述中自然而然地揭开匡超人那麒麟皮下的马脚。

44、这使匡超人这一形象更有概括性。

45、  其四、对比的方法。

46、在塑造匡超人这一形象时,吴敬梓多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比如说匡超人在遇见马二先生时的毕恭毕敬与他在牛布衣和冯琢庵面前说马二先生的选本是“理法有余,才气不足”的对比,揭开了他吹牛撒谎的嘴脸;匡超人对潘三前后态度的变化,讽刺了他的虚伪无情。

47、  值得注意的是,吴敬梓在《儒林外史》这一鸿篇巨制中塑造了很多命运相似的人物形象,诸如前面开篇的周进和范进,两人都有同样落魄的前半生,而后半生却青云直上,进而成为曾毒害自己的科举制度的忠实卫道士。

48、而对应于匡超人,文木老人又塑造了一个叫做牛浦郎的人物形象,两人都有相同的经历,诸如停妻再娶等等。

49、不同的是牛浦郎出生市井,而匡超人出生于农村而已。

50、读者如有兴趣,可以在阅读中加以比较。

51、这里就不加赘叙。

52、  吴敬梓是中国讽刺小说的艺术大师,他在小说中以批判科举制度和功名富贵为中心,写尽了儒林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丑态。

53、匡超人正是其中一个极为典型的人物,吴敬梓的嫉世之深,可以从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中窥得一斑。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