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案例语文(webquest案例)
今天小编岚岚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WEBQUEST案例语文,webquest案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什么是WebQuestWebQuest是美国的Bernie Dodge和Tom March于1995年倡导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
2、它把整个课程用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六个基本模块贯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3、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于web,但主要关注点不是对信息的检索,而是对信息的后期使用:包括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评价、创新和传播的信息能力。
4、2、适合于构建探究性的课题。
5、对一些事实类的知识就不太适合使用这种方式来组织。
6、3、WebQuest体现着一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并将这种理念最终形成一种可操作的流程。
7、因此WebQuest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它可以用来设计长期和短期的课程。
8、不管是组织一堂课,还是一个学期的课程,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实现。
9、二、构建WebQuest出现的问题随着国内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很多中小学教师已经吸收并积极采纳了WebQuest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内容,或者一堂课,或者一个学期的课程。
10、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不乏有问题出现,主要表现在:某些模块的设计空洞、可操作性不强。
11、2、目标不明确,时间安排不够具体,实施起来出现困难。
12、3、选题不够合理。
13、三、WebQuest具体的构建过程(一)选择合适的主题WebQuest仅仅是教学方式中的一种,它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知识都适用,对于既成的事实性知识,并不适合使用WebQuest的方式来组织讲授。
14、因此选题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主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完成任务。
15、学习结果是开放的,不同的学生可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结果。
16、2、选题要有价值。
17、实现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同步进行,不能在发展技能就忽视知识的筛选。
18、3、体现学科的综合。
19、由于这种模式本身的探究性以及各类学科之间的自然交叉会最终形成学科的综合。
20、为了保证问题研究的完整性,可能选择覆盖多个学科的主题更有意义。
21、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主题的选择范围(三个部分的交叉部分):例如:走进篮牙、小小营养家、聚焦三峡(二)导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创设是为了巧妙地向学习者提供探究的背景信息,类似于传统课堂的“引入新课”。
22、要注意以下方面:与主题相关:可以采用类比、对比的方法。
23、例如可以用日常病毒性感冒中的病毒类比电脑病毒。
24、2、与学习者的经验相关。
25、3、趣味性:引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26、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使用图文声像并茂刺激学习者的感观。
27、(三)任务“任务”模块对学习者将要完成的事项进行描述,体现学习结果。
28、因此在设计时要结合以下原则确定任务:科学性、知识性:体现教学目标。
29、2、趣味性:引发学习者探索的积极性。
30、3、可操作性:任务要具体,一般要形成一定的产品。
31、4、开放性:任务完成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任务解决没有固定答案。
32、5、伸缩性:可以把任务分为基本题目和扩展性题目,满足能力较强的学生。
33、依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把任务分解。
34、任务的最终结果可以是一篇论文、一份调查分析,或者是口头报告。
35、(四)过程在“过程”模块中,细化探究学习的步骤,最终达到任务完成,从而形成探究学习的过程。
36、在分解得到的不同“过程”中,应提供相应的相关资源。
37、循序渐进的分解过程,例如:出发-深入探索-创作交流-汇报答辩。
38、2、过程描述要解决的是具体问题:例如:阅读课文2遍或者搜集有关篮牙技术应用的案例。
39、3、过程描述应提供清晰的教师指导,可以包括对学习者扮演角色或看问题的视角的描述、学习建议及人际关系建议等。
40、4、保持一定的开放性。
41、例如探究过程再次分解: (五) 资源“资源”模块提供的资源展示了WebQuest设计者为学习者搜索、筛选而提取出来的信息。
42、这些资源大多是与主题相关的网络资源,因此既避免了学习者盲目的网上冲浪同时又兼顾了开放性的原则。
43、但是纵观目前的WebQuest案例,其“资源”模块普遍存在资源描述不清、数量过多、组织无序的问题,因此笔者对此建议如下:对资源进行简要概括的描述和分类。
44、方便学习者进一步选择信息。
45、例如对网站简单描述,学习者就可以不用点击进入网站而了解其基本内容。
46、2、资源和过程相结合,不同的过程或者任务提供与之相对应的资源。
47、而不是把所有相关的资源一并罗列,不加区分。
48、下图是笔者整理一个WebQuest网站资源得到的图例:3、尽可能地扩充资源。
49、目前大多数WebQuest仅仅提供一些网站,再加上描述不具体,很难达到实用目的。
50、笔者建议在资源模块中除了网站,还应包括传统印刷的书籍和文献、实际的参考资料、领域专家。
51、4、保证资源的开放性、可扩展性。
52、实际探究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开放性。
53、因此资源的提供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54、一些阶段性成果,或者加工过的资源都可以作为后续探究的资源。
55、(六) 评价评价是对探究学习效果与可行性的评定。
56、评价应注意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57、WebQuest通常采用测评表来考察学生作品的不同方面(包括过程、结果、态度、情感等)。
58、根据任务的差异,评价的对象可表现为书面作业、学生的作品、创作的网页或其他内容。
59、下表是笔者将webquest设计者对于评价等级的描述以及一个具体的评价设计实例[3](郑剑非 制作 2002.8)结合生成的表格,第一行是webquest设计者的提示性描述,下面则是在设计具体的webquest时,制作者(郑剑非)根据此标准以及具体主题(阿Q正传)制定出的量化指标。
60、这里具体的是把评价分成了五个环节:参与讨论,网上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协作与交流,作品创作和演示答辩,在每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分为起步、发展中、完成和典范四个等级。
61、(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引用完整的评价量表) 起步1发展中2完成3典范4得分规定的目标与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起步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发展中水平和接近掌握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掌握水平的行为表现描述那些可确认的、反映了最高水平的行为表现参与讨论网上搜集资料协作与交流作品创作演示答辩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
62、(七) 总结通过总结可以提升完成这次探究学习形成的结论。
63、这种提升对于探究过程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提示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并鼓励他们把这种探究的经验扩展到其他领域。
64、如果采用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相结合的话,一定会使探究学习更有意义!四、对WebQuest的发展模块的可扩展性。
65、根据主题需要,可以适当地增加相应模块。
66、例如在“走进篮牙”的设计中,设计者增加了“研究方法”模块,对学习者进行了研究方法的系统引导。
67、2、实现课堂面授和课外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