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下是《论语》中的十二章原文及现代汉语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时常温习,这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自己并不因此生气,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应有的态度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熟练掌握?”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处事,四十岁时不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到不同意见而不恼怒,到了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不会超越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危险。”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翻译:孔子说:“颜回多么贤德啊!吃着粗茶淡饭,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依然保持着他的快乐。颜回真是个贤德的人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自身并改正。”

9.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然自若;小人心胸狭窄,经常忧虑不安。”

10.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1.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翻译: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的情况,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学习以至于忘记了吃饭,快乐到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

12.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翻译: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知道一切的人,而是热爱古代文化,并且勤勉地追求知识的人。”

这些章节体现了孔子对学习、修养、交友和生活的深刻见解,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