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一毛不拔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2025-11-02 16:08:46 来源:网易 用户:翁姣辉 

一毛不拔的故事和含义简短】“一毛不拔”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出来。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通过故事和含义两方面来总结。

一、故事内容

“一毛不拔”最早出自《汉书·东方朔传》。相传西汉时期,有个叫郭舍人的大臣,他聪明机智,善于言辞。有一次,汉武帝问群臣:“谁能用一句话让寡人高兴?”大家都沉默不语,只有郭舍人站出来说:“我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回答。”他说:“如果有人愿意拔下自己的一根毛,就能让陛下开心,那么天下人都会争着拔毛,但若只拔一根毛就让人痛苦,那谁还愿意拔呢?”

汉武帝听后大笑,觉得郭舍人说得有道理,于是封他为太中大夫。

后来,“一毛不拔”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其吝啬,连一点点小利益都不愿意付出。

二、含义解释

项目 内容
成语 一毛不拔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
原意 比喻极度吝啬,不愿付出任何代价
现代用法 形容人非常小气,不愿意花一分钱或做出任何牺牲
情感色彩 贬义
使用场景 描述某人过于节省、不慷慨的行为

三、总结

“一毛不拔”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节俭与吝啬之间的微妙区分。在现代社会中,虽然节俭是美德,但过度吝啬则会被视为不近人情。因此,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也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其真正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故事,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