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冲孔网 菱形冲孔网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微型冲孔网,菱形冲孔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红卫煤矿位于衡阳地区耒阳市东南部。矿区南北长13公里,东西宽1.13公里,面积为16.2平方公里,矿区西部为京广铁路、107国道;南部有耒水河,矿内有白沙矿务局自营的准轨铁路(耒—新线)与15公里处的京广铁路相接。矿机关距白沙矿务局机关13公里。
红卫煤矿是1963年4月1日由原湘永煤矿和街洞煤矿的部分工区合并建立起来的,原名里王庙煤矿。“文化大革命”中的1966年9月,改名为红卫煤矿。共有4对矿井,自南向北依次为:沈家湾井、坦家冲井、里王庙井、龙家山井。4对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年产原煤52万吨。
矿区所采煤炭属白沙向斜南段。区内小型褶皱发育。主采层六煤层属于二叠世上统斗岭煤组上段的中下部。平均厚3.62米,煤层结构简单,夹矸少。煤厚幅度变化大,并有分岔现象。富煤中心集中在矿区中部的坦家冲、里王庙两井。主采层的顶板为砂质页岩和砂岩;底板为砂岩、砂质页岩、泥岩。已探明保有储量为6159.2万吨。
该矿的矿井除沈家湾井为竖井、斜井混合多水平开拓外,其它3井均为斜井多水平开拓。主井井口标高在95.5~143.10米之间,井底标高在-46.3~250米之间。主斜井倾角在25~30度之间。1990年,全矿共有掘进工作面33个,其中开拓巷道工作面3个。回采工作面9个,总长425米,万吨掘进率为308米,回采工作面平均月单产3027吨。掘进打眼以风动凿岩机为主,掘进支护以木支架、砌碹及水泥支架为主。采煤方法:沈家湾井为走向倾斜长壁式,其余3井为走向长壁倾斜分层式。放炮落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采煤工作面支护以单体液压支架为主,辅以木支架及摩擦支柱。煤的运输方式除里王庙井为一级提升外,其余3井均为二级提升。每对井的主井运煤、运矸;副井运送人员、材料。井下采煤工作面至地面井口的运输采用溜槽、电溜子、矿车、提升绞车一条龙运输。4对矿井的井口至煤仓均采用自动滑行道,电爬车爬坡运送矿车。煤炭外运,除沈家湾井由耒水河运输外,其余3井均有准轨铁路通至井口煤仓,直接装车外运。
矿井的通风方式除龙家山井采用对角抽出式与中央并列抽出式相结合之外,其余均为两翼对角抽出式。回采通风为全负压式,掘进通风为压入式。各井的涌水量一般在每小时65~167立方米之间。沈家湾、龙家山井为二级排水,坦家冲、里王庙井为一级排水,全矿井下水仓总容量为6446立方米。总排水量每小时为2026立方米。
该矿除沈家湾之外,坦家冲、里王庙、龙家山矿井均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特别是坦家冲、里王庙两矿井,突出次数多、强度大、类型全(有突出、倾出、压出、底鼓和喷出),范围广(石门揭煤、煤巷掘进、回采工作面、探钻、放顶),是典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矿以来至1989年,全矿共发生突出480次,突出煤矸总量为69803.5吨,其中千吨以上突出量为18次,最大强度4500吨,坦家冲矿井每生产万吨煤突出量234.74吨,平均强度为167吨/次。1972年2月20日坦家冲矿井石门揭煤瓦斯突出,突出煤矸量4500吨,喷出瓦斯量138.5万立方米,引起风井口持续43小时瓦斯燃烧,火柱高达30余米,是罕见的大突出。该矿里王庙井在1963~1965年由煤炭工业部定为瓦斯防治试验矿井。为了有效地防治瓦斯,红卫矿1963年组建“瓦斯研究室”,先后采用开采解放层、大直径钻孔超前排放瓦斯、多中孔预排放配合浅眼放炮、深孔松动爆破、震动性放炮、水力冲孔、高压水力割缝等一系列防突措施。
1990年末,全矿有职工5173人。其中原煤生产人员3458人。固定资产原值4243.58万元,净值3132.64万元。1990年生产原煤42.3万吨。商品煤灰分为13.84%,含矸率为0.65%,发热量每公斤为33.8兆焦,全员工效为每个工0.461吨,原煤坑木消耗每万吨原煤为116立方米,吨煤成本为85.19元,吨煤售价69.54元,亏损940万元。年人均工资2693元。
本文微型冲孔网,菱形冲孔网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