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出自哪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出自哪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翻译:孔子说:“年轻的学生,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家里便敬爱兄长;为人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贤德的人。
2、这样亲身实践后,有剩余的时间精力,再去学习文献。
3、”出处:初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4、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孝顺父母是爱,敬爱兄长也是爱,因为爱,所以会去维护,因为爱所以会敬重,因为爱所以会顺从。
6、这种道,在家里叫做“孝”,在社会上叫做“悌”。
7、很显然,我们现在的社会里面,爱已经被竞争所取代了,被敌对所取代,所以“敬”不见了,“顺”不见了,内心的“纯良”也不见了,宽恕也不见了,所以我们的本性扭曲得一塌糊涂。
8、如今社会疾病丛生,食物固然是一个问题,心念却是更大更大的问题。
9、所以孔子提出“孝悌”法门。
10、孝悌,是基于一种敬爱,当这种敬爱流露出来的时候,内心自然宽阔;当内心宽阔的时候,免疫力自然提高,本性自然畅然。
11、这里面的好处太多太多,须知“精妙的理,往往隐藏在通俗的人生哲学里面。
12、扩展资料: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
13、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14、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15、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16、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学而篇。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