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正本清源典故

2025-08-31 00:24:05 来源:网易 用户:索瑞锦 

正本清源典故】“正本清源”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意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以达到恢复秩序、澄清本质的目的。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对事物进行根本性的整顿或纠正,强调从源头入手解决问题,避免治标不治本。

在历史文献中,“正本清源”最早出现在《汉书·董仲舒传》中,原文为:“夫不正其本而欲正其末,是犹不诊病而欲愈疾,不修业而欲求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不先端正根本,就想纠正末端的问题,就像没有诊断病情就想要治愈疾病一样,是不可能成功的。后来,这一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教育、道德等领域,成为治理国家和修身养德的重要理念。

正本清源典故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正本清源
出处 《汉书·董仲舒传》
原意 从根源上整顿、清理,以恢复秩序或本质
引申义 强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治标不治本
应用领域 政治、教育、道德、管理等
典故背景 董仲舒提出治理国家应注重根本,而非只关注表面现象
现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可用于指导政策制定、企业管理、个人修养等方面

“正本清源”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善于从根源出发,寻找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法。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个人发展,只有做到“正本”,才能实现“清源”,从而达到长久的稳定与进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