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言犹过耳

2025-10-06 10:12:12 来源:网易 用户:汪鹏勇 

言犹过耳】“言犹过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话刚听到耳朵里”,比喻话语虽然听到了,但并没有真正记住或理解。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他人所说的话不以为意,或者只是表面上听一听,并没有放在心上。

一、成语释义

项目 内容
成语 言犹过耳
拼音 yán yóu guò ěr
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言犹过耳,未足为信。”
释义 指话语虽被听到,但并未真正记取或重视,多用于批评人听而不闻、心不在焉。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他人话语的轻视或忽视。
近义词 有耳无心、听而不闻
反义词 记忆深刻、铭记于心

二、成语背景与使用场景

“言犹过耳”最早见于《后汉书》,原意是说某人说的话虽然被听到了,但并没有被当作真话来对待。在古代,这常常用来形容君主或上级对臣子的建议不加重视,只当耳边风。

在现代语境中,“言犹过耳”更多地用于描述人们在接受信息时的消极态度,比如:

- 在工作中,上司的指示被下属当作耳边风;

- 家长的劝告对孩子来说只是“言犹过耳”;

- 在人际交往中,某些人总是对别人的意见漠不关心。

三、成语的启示

1. 倾听的重要性

“言犹过耳”提醒我们,听觉只是接收信息的第一步,真正的沟通在于理解和内化。只有认真倾听并思考对方的话语,才能真正获得成长和进步。

2. 避免浮躁心态

现代社会节奏快,很多人习惯性地“听而不闻”。这种浮躁的心态不仅影响人际关系,也阻碍个人发展。

3. 提升自我修养

一个愿意倾听、善于反思的人,往往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言犹过耳”的倾向,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四、总结

“言犹过耳”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反映。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的话语时,不应只是“听”,而应“思”、“记”、“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言有所获,行有所成”。

总结要点 内容
含义 话语虽听,但未入心
背景 出自《后汉书》,原指不重视他人意见
用法 多用于批评或反思倾听态度
启示 倾听重要,反思必要,行动关键

通过理解“言犹过耳”的深层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提高交流质量,从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