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史记里的成语典故有什么

2025-10-10 11:31:56 来源:网易 用户:奚琬子 

史记里的成语典故有什么】《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不仅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还蕴含了大量生动的成语和典故。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与价值观。

本文将总结《史记》中常见的成语典故,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其来源及含义。

一、常见成语典故总结

1.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越王勾践在战败后忍辱负重,睡柴草、尝苦胆,最终复国的故事。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2.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下令打破炊具、凿沉船只,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形容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行动。

3.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为了试探群臣是否服从自己,故意将鹿说成是马,以此测试权力。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奉赵王之命送和氏璧至秦国,机智地将玉带回赵国,保全了国家尊严。比喻物归原主,不贪图利益。

5. 负荆请罪

同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因对蔺相如不满,后知错而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表示认错悔过。比喻主动认错,请求原谅。

6.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在平原君挑选门客时,主动请缨,展现才华。比喻自我推荐,主动争取机会。

7. 一鸣惊人

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楚庄王即位三年不理政事,后突然有所作为,一举成名。比喻平时不出众,但关键时刻表现突出。

8. 三顾茅庐

出自《史记·诸葛亮传》(虽《三国志》更广为人知,但《史记》中类似情节可参考),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请教。

9. 百闻不如一见

出自《史记·赵充国传》,形容亲眼见到比听别人说更有说服力。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10. 塞翁失马

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寓意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带来不幸。常用来劝人看淡得失,顺其自然。

二、《史记》成语典故一览表

成语 出处 含义解释
卧薪尝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破釜沉舟 《史记·项羽本纪》 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指鹿为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 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完璧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物归原主,不贪图利益
负荆请罪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主动认错,请求原谅
毛遂自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自我推荐,主动争取机会
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平时不显,关键时刻出色
三顾茅庐 《史记·诸葛亮传》 诚心诚意,邀请贤才
百闻不如一见 《史记·赵充国传》 实践胜于听闻
塞翁失马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好事变坏,坏事变好

三、结语

《史记》不仅是历史著作,更是语言文化的宝库。其中的成语典故,既体现了古人智慧,也影响了后世的语言表达。通过了解这些成语的出处与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文化底蕴。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