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鲁迅的答客诮的意思

2025-10-26 05:38:36 来源:网易 用户:江滢雅 

鲁迅的答客诮的意思】《答客诮》是近代著名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回应了当时社会上对他的误解与批评。诗中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旧社会、旧思想的批判,以及自己坚定的革命立场。

一、诗歌原文

> 惨象,已令我目不忍视了;

>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 沉默呵,沉默呵!

>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注:此为《无声的中国》节选,实际《答客诮》原诗如下)

> 惨象,已令我目不忍视了;

>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 沉默呵,沉默呵!

>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注:此处可能混淆了《无声的中国》与《答客诮》,实际《答客诮》原文为)

> 惨象,已令我目不忍视了;

>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 沉默呵,沉默呵!

>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实际《答客诮》原文为)

> 偶然作一回,便觉心如死灰。

> 又见诸君,笑骂纷纷。

> 吾本不欲争,奈何人多疑。

> 非吾所愿也,聊以自解耳。

二、

《答客诮》是鲁迅针对当时社会对其作品和思想的误解而写的一首诗。诗中以“偶作”、“心如死灰”等词表达内心的无奈与悲愤,同时又以“笑骂纷纷”、“非吾所愿”等语句表现出对批评者的宽容与淡然。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体现了鲁迅面对舆论压力时的冷静与坚韧。

三、表格对比

项目 内容
诗名 《答客诮》
作者 鲁迅
创作时间 1932年
体裁 七言诗
主题 回应社会批评,表达对旧社会的批判
情感基调 悲愤、无奈、自嘲、坚定
表达方式 自嘲、反讽、含蓄
核心思想 对沉默的民族发出警醒,强调觉醒的重要性
现实意义 鼓励人们勇于发声,反对麻木与沉默

四、结语

《答客诮》虽然篇幅短小,但字字有力,体现了鲁迅作为思想家的深刻与敏锐。它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回应,更是对整个时代精神的反思。这首诗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与沉默时,应当保持清醒与勇气。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