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过门不入基础解释是什么

2025-10-30 22:32:55 来源:网易 用户:荣彦坚 

过门不入基础解释是什么】“过门不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经过门口却不进去”。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态度冷淡、疏离,甚至有排斥的意味。在日常生活中,它也可以表示一种被动、回避的行为方式。

一、基础解释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过门不入
拼音 guò mén bù rù
出处 《孟子·离娄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后世之治水者,皆以水为敌,而不知其道。故曰:‘过门不入’。”
字面意思 经过门口却不进去
引申含义 表示对某人或某事冷漠、回避、不亲近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疏远、冷漠或对某事的回避态度

二、详细解释

“过门不入”最早出自《孟子》,原意是说大禹治水时,虽然经过家门而不入,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一种情感上的疏离或行为上的回避。

在现代语境中,“过门不入”多用于描述一个人对他人或某件事的态度冷淡,即使有机会接触或参与,也选择不进入或不回应。例如:

- 朋友邀请你参加聚会,你却婉拒了,表示“过门不入”;

- 对某人的关心表现出漠不关心,也是一种“过门不入”的表现。

这种行为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如性格内向、缺乏信任、情绪低落,或者对某事没有兴趣等。

三、常见误用与辨析

正确用法 错误用法
他一直“过门不入”,对家庭事务从不关心。 他“过门不入”地走进了房间。
她对同事的求助总是“过门不入”。 他因为太忙,所以“过门不入”地错过了会议。

需要注意的是,“过门不入”强调的是“不进入”或“不回应”,而不是物理意义上的“不进门”。

四、结语

“过门不入”虽然是一个较为文言的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不仅表达了行为上的回避,还隐含了情感上的距离。理解它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